張天任代表:破除“內卷式”競爭,民營經濟大有可為
3月5日,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后,全國人大代表、天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張天任向記者談起了感受。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備受期待,尤其是在外部壓力加大、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形勢下,大家都高度關注:經濟如何抓?就業如何保?難題如何解?聽了報告,我得到了答案,增強了信心。”他說。
據了解,此次張天任帶來20份建議,其中包括制訂《低空空域管理法》、制訂《人工智能管理法 》等與前沿技術息息相關的建議,也有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閉環、優化氫能產業政策等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,還有不少為了促進消費、擴大內需而提出的優化稅收政策的建議,切實為當前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可靠、可信、可用的方案。《中國汽車報》記者就重點關注話題,對張天任進行了采訪。
中國汽車報:今年兩會您主要關注哪些領域和議題?
張天任:今年兩會我帶來了關于制訂《低空空域管理法》的議案、關于制訂《人工智能管理法》的議案。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,新興經濟增長領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,現有的法規制度已難以滿足實際需求,制訂新的法律法規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。
兩會召開前,我深入基層一線,走訪調研了浙江、江蘇、安徽等地的20多家企業,召開了10余場座談會,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建議,經過認真梳理和反復論證,圍繞新質生產力、科技創新、數字經濟、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等重大議題,計劃提交20余件議案和建議。這些建議、議案立足新發展階段,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,反映了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,也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普遍關切。
中國汽車報:目前,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過剩,但利用率低,優質產能不足,尤其隨著“價格戰”加劇,鋰電行業形勢嚴峻,如何推動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?
張天任:當前,動力電池行業整體產能過剩,但真正高質量、高安全性、具備長期競爭力的產能仍然不足。隨著“價格戰”加劇,市場呈現出“低端過剩、高端短缺”的局面。部分低端產能由于技術落后、產品安全性不足,難以滿足市場需求,而高性能電池、長壽命電池、快充電池等優質產能仍然供不應求。
我認為,要推動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,一是要強化技術創新,突破行業痛點。二是推動供需匹配,提高產能利用率。引導企業優化產能布局,根據市場需求合理擴產,避免無序投資。三是加強梯次利用與回收,降低資源浪費。發展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,推進退役電池梯次利用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。四是優化產業鏈協同,提升核心競爭力。推動國際化布局,在東南亞、歐洲等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。
中國汽車報:目前動力電池回收的難點、痛點主要在哪里?
張天任: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大,電池流向管理難度大。動力電池退役路徑復雜,涉及汽車廠商、4S店、維修點、二手車市場、個人用戶等多個環節,缺乏統一的流向管理。天眼查APP顯示,國內動力電池相關回收企業注冊超過4萬家,這就意味著電池的流向管理存在較大難度,目前部分動力電池回收材料被非正規市場分流,無法流向合規企業。廢棄的動力電池流入非正規市場造成環境污染與安全隱患。
今年兩會我帶來了《關于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閉環 推動電池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》,建議構建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態體系,強化溯源體系數字化建設;建立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,加快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;加強規范性企業的資質審核,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政策扶持;完善再生原料標準體系,擴大優質再生原料進口規范和規模,保障資源供應;規范引導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信息的公開化,防止資本無序重復擴張。
中國汽車報: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,能為動力電池領域或能源產業帶來怎樣的助益?
張天任: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“推動商業航天、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。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。”強調的“持續推進‘人工智能+’行動,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、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。”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”都為天能集團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,天能也一直踐行實業報國的初心不變。
近年來,我們通過智能制造、數字營銷、數字研發等數字化關鍵舉措,全力構建智慧天能,應用5G + AI技術實現柔性制造和供應鏈協同,人均效率提高了80%,單位能耗降低了23%。正如報告所言,這種“技術迭代+場景落地”的雙向突破,將推動新能源產業從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躍遷。
從競爭力提升角度,我們希望人工智能在推動新能源產業升級、智能制造、能源管理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。一方面,憑借AI技術打造智能化、無人化的先進生產制造體系,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產品質量,增強我國新能源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與品質競爭力。另一方面,借助人工智能構建更完善的能源管理平臺,推動智能電網、能源儲存與調度優化,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。未來,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應加快標準制定和核心技術攻關,在全球競爭中掌握主動權,推動智能能源和綠色科技深度融合,助力“雙碳”目標實現。
中國汽車報:在推動經濟向新向好發展過程中,民營企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?
張天任:前不久,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,強調“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、大有可為,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”,傳遞出了“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、高質量發展”的時代最強音,讓民營企業家吃下安心謀發展的“定心丸”。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,省領導第一時間在全省傳達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,系統解讀黨中央關于“兩個毫不動搖”“三個沒有變”的方針政策,鼓勵民營企業進一步找準定位、搶抓機遇、加快發展。作為來自浙江民營經濟一線的代表,我倍感振奮,也深感責任重大。
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規,引導企業綠色發展,提供激勵措施,如綠色金融、碳市場建設、稅收優惠等;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,助力企業攻克技術難題。企業自身需強化環保意識,主動投入研發,升級生產工藝,降低能耗與污染。
為激發民營經濟活力,我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,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,降低融資成本。期待給予民營企業公平參與項目招投標機會,減少行政審批流程,讓民營企業能輕裝上陣,在經濟向新向好發展中釋放更大潛能。
中國汽車報: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破除“內卷式競爭”,該如何應對這種競爭方式?
張天任:“內卷式競爭”在各行各業都不鮮見,政府工作報告把這個問題提到了新高度,對新能源企業而言是重大利好。一直以來,新能源產業作為風口產業吸引了大量資本,企業間盲目擴張產能,導致市場供需失衡,產品同質化嚴重,進而引發激烈的“價格戰”,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。政府下決心整治“內卷式競爭”,勢必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。天能集團將聯合政府、行業伙伴共同推動電池產業鏈合規化運作,通過“數智化+供應鏈”模式整合上下游資源,推動整個新能源行業朝著技術驅動、創新發展的方向邁進,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。